会议专题

无致病力青枯雷尔氏菌突变菌株的构建及其防效评价

  由致病性青枯雷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引起的番茄青枯病是一种毁灭性的土传病害,一旦发病就难以控制,严重制约着番茄产业的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目前尚未出现有效的防治措施.利用青枯雷尔氏菌的弱/无致病力菌株防治作物青枯病具有一定生防潜力.本研究通过分离筛选自然弱毒株、60 Co辐射诱变和EZ-Tn5插入诱变,分别获得12、12和40株青枯雷尔氏菌无致病力突变菌;突变后菌株的菌落和菌体形态与出发菌株均有明显的差别.致病性检测试验表明,突变菌株接种番茄盆栽苗15d后均未发病,证实均为无致病力青枯雷尔氏菌.进一步对番茄青枯病的防治试验表明,从番茄青枯病发病田块分离的无致病力突变菌株FJAT-1458的防治效果最好,防效达100%.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对无致病力突变菌株进行表征,64株无致病力突变菌的色谱行为可划分为3种类型(单峰型、双峰型和三峰型),其中单峰型8株,双峰型35株,三峰型21株;构建”色谱效价指数”(chromatography titer index,CTI),CTI>90%的无致病力突变菌有24株,CTI=100%的有自然弱毒株FJAT-1458、3株60Co辐射突变株和4株EZ-Tn5插入突变株.分析无致病力突变菌的CTI与其对番茄青枯病防效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二者呈极显著相关(P>0.01);定殖试验表明,FJAT-1458可定殖于番茄植株根系土壤、根部和茎部,定殖数量均表现为”先增后减”的趋势;并且接种浓度越大、苗龄越小,其定殖数量越大.对番茄青枯病的防治效果表明,预接种FJAT-1458的浓度越高,防效越好.

青枯雷尔氏菌 突变菌株 防效评价

郑雪芳 刘波 朱育菁 陈德局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生物资源研究所,福州350003

国内会议

中国植物病理学会第十二届青年学术研讨会

泰安

中文

132-132

2015-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