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史学:西方的历程与中国的实践(初步纲要)
本文试图在梳理西方比较史学历程及其特点的基础上,观照中国比较史学的实践,分析双方的不同特点。与西方相比,中国的比较史学虽然在方法上与西方并无本质不同,但双方还是有一些非常值得注意的不同。从发生发展角度来看,中国比较史学的缘起并不比西方晚,其涨落基本与西方一致。从从业者的角度来看,中国学者始终以史学工作者居多,与社会科学学科的分野也没有那么大。从研究内容和比较单位来看,中国学者关注的重点在古代,以中西古代史(古代中国与古典西方,主要以希腊罗马为比较对象)、社会形态(奴隶制、封建制、资本主义制度)等问题为主要切入点,近现代史的比较罕见。从比较的目的来看,中国的比较史学也与西方不同。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民族国家(个体性或差异性)的建构似乎不是主题,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统一性甚至同一性)是主要出发点。在比较史学是否成立问题上,受托马斯·库恩范式转变的影响,中国持怀疑或反对态度的学者往往从不可公度性出发,强调历史或不同文化发展的个体差异。
比较史学 历史发展规律 不可公度性 文化差异
刘林海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55-58
2015-12-2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