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布氏杆菌性脊柱脊髓炎

布氏杆菌病是由布氏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传染性变态反应性疾病,布氏杆菌经皮肤勃膜、呼吸道和消化道等侵人人体,几乎可累及所有的器官和组织,包括肝、脾、淋巴结、骨关节、生殖系统以及神经系统等。侵犯脊柱(椎体、椎间盘)时称为布氏杆菌病脊柱炎;当布氏杆菌侵犯神经系统时,称之为神经型布氏杆菌病,脊髓受累多表现为急性脊髓炎。主要与“急性脊髓炎”、“脊柱结核”相鉴别,该患者发病前无上呼吸道感染及预防接种史,且脑脊液蛋白异常升高,不支持急性脊髓炎;患者结核抗体阳性,但无午后低热、盗汗等症状,且脑脊液结核阴性,抗结核治疗效差,不支持脊柱结核。目前国内外多以多西环素和利福平为基础用药,联合氨基糖昔类或者头抱三代或者哇诺酮类中的1种,3种抗生素联合治疗。在转人慢性期前及时治疗效果最为理想。

脊柱脊髓炎 病理机制 鉴别诊断 药物治疗

李江涛 王润青 赵红梅

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神内三科

国内会议

河南省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第二十九次年会

郑州

中文

277-280

2015-11-2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