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米波治疗大鼠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抗炎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目的:观察分米波对大鼠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抗炎作用及探讨其作用机制. 方法:选用雄性SD大鼠48只,随机平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所有造大鼠右踝关节注射尿酸钠悬液诱导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模型,术后30天内治疗组行分米波治疗,对照组不行分米波治疗.每组动物分别于术后、进行大体观察和关节肿胀指数评价,光镜观察及ELISA法测定血清及关节液中白介素-1β含量和图像分析观测踝关节软骨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蛋白表达水平.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分米波处理组造模后10天关节肿胀有减轻缓解的趋势,15天关节肿胀减轻,关节肿胀指数有差异(P<0.05),镜下见滑膜炎症减轻,炎细胞浸润明显减少.造模后30天关节肿胀显著减轻(均P<0.01).镜下见滑膜细胞增生及炎细胞浸润明显减轻,新生小血管及成纤维细胞增生较少.两者之间有明显差异(P<0.05).处理组大鼠关节液IL-1β、TNF-α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血清IL-1β水平两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 结论:分米波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有显著的抗炎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关节组织局部的炎症因子IL-1β和TNF-α水平有关.为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治疗提供新方法.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 临床治疗 分米波 抗炎作用
张铁慧 孙焕伟 任运飞 由欣岩 董玉金 于艳芳 钟声
大连市中心医院手足外科 116038 大连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341-354
2015-10-3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