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缺血的外科治疗进展
下肢慢性缺血主要是由于下肢动脉慢性闭塞导致下肢远端组织的缺血缺氧,从而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主要表现为早期的间歇性跛行、静息痛和组织的缺损(溃疡和坏疽).目前中国患者下肢慢性缺血的病因主要为: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非糖尿病下肢动脉闭塞症和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等.临床治疗的方式主要为下肢动脉血流的重建,只有在血流重建成功的基础上,足部的创面才能得到愈合,肢体才能得以保存。因此,下肢动脉血流的重建在治疗下肢慢性缺血性病变中,是最重要和关键的措施。
下肢慢性缺血 手术治疗 临床应用
谷涌泉 郭建明 张建 汪忠镐
100053 北京市,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血管外科首都医科大学血管外科研究所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380-384
2015-10-3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