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渡河流域黄石爬鮡的年龄与生长
2012年7月和2013年6月从大渡河支流脚木足河采集黄石爬鮡(Euchiloglanis kishinouyei)383尾,以脊椎骨作为主要年龄鉴定材料,对其年龄结构和生长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黄石爬鮡体长变幅为92-190mm,其中110-140mm个体占渔获物总量的74.41%;体重变幅为14.70-119.80g,其中20-60g个体占渔获物总量的84.86%;由3-13龄11个年龄组组成,5-8龄鱼占渔获物总量的84.07%;种群雌雄性比为1∶1.06.体长(L)与脊椎骨半径(R0)回归方程为L=67.038+50.78.3R0(n=325,R2=0.758,P<0.01).雌雄个体体长和体重生长无显著差异,据体长(L,单位mm)-体重(W,单位g)关系式:W=3×10-5L2.9279(n=383,R2=0.8071,P<0.01),黄石爬鮡为等速生长类型.据体长、体重生长方程Lt=208.42”1-e-0.089(t+1.20”、Wt=184.82”1-e-0.089(t+1.20)”2.9279,体长、体重生长速度方程dL/dt=18.5494e-0.089(t+1.20)、d W/d t=48.1610e-0.089(t+1.20)”1-e-0.089(t+1.20)”1.9279和体长、体重生长加速度方程d2L/dt2=-1.6509e-0.089(t+1.20)、d2W/d t2=4.2863e-0.089(t+1.20)”1-e-0.089(t+1.20)”0.9279×”2.9279e-0.089(t+1.20)-1”,黄石爬鮡属于生长缓慢,生命周期较长的鱼类.生长拐点年龄为10.87,落后于性成熟年龄(♀6龄,♂5龄),属于性成熟后生长仍然较快的类型.产卵群体主要以补充群体(5、6龄)和低龄剩余群体(7、8龄)为主,资源已经受到严重破坏,需加大保护力度.
黄石爬鮡 年龄结构 生长特性 大渡河流域
王永明 曹敏 谢碧文 齐泽民 史晋绒 李斌 王芳 沈伟
长江上游鱼类资源保护与利用四川省重点实验室,特色农业资源研究与利用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内江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四川内江641112
国内会议
长沙
中文
104-114
2015-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