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BAC分析异源四倍体鲫鲤5S rDNA的遗传变异
5S rDNA是由编码区和非转录间隔区(NTS)组成的串联重复序列.BAC克隆由于插入了大片段的DNA,因此是研究这类多拷贝基因的绝佳材料.本研究从异源四倍体鲫鲤BAC文库中测得1条BAC克隆序列全长,从该序列得到两段5S rDNA基因,总长度为16,507bp.将这两段5S rDNA基因在红鲫和鲤鱼的基因组文库中进行同源性比对获得该基因在原始亲本中的同源基因,比较5S rDNA在异源四倍体鲫鲤和原始亲本之间的遗传变异,结果显示杂交后代包括异源四倍体鲫鲤中存在母本和父本两种不同的结构单元.据序列分析,得出鲤鱼的5S rDNA结构单元均一,都是由1个120bp的编码区和1个82bp的NTS组成;而红鲫的5S rDNA结构单元则不同,由1个120bp的编码区和1个82bp的NTS之间插入0~3个138bp-IPR单元组成;鲫鲤F1的5SrDNA与红鲫的基本一致;而在异源四倍体鲫鲤的5S rDNA中则发现与亲本不同的NTS片段,它由56bp的NTS、polyA区和TATA盒组成.这些结果表明通过远缘杂交后5S rDNA基因结构发生了变化,说明异源四倍体鲫鲤与鲫鲤F1代相比5S rDNA的进化速度更快.本研究为5S rDNA的进化、鱼类远缘杂交和多倍化之间的关系提供新的见解,这对阐明鱼类基因组进化具有重要意义.
鲫鲤鱼 异源四倍体 5S rDNA基因 遗传变异 BAC克隆
陈依依 唐孝君
湖南师范大学 410081
国内会议
长沙
中文
207-213
2015-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