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达沙替尼、尼洛替尼及伊马替尼治疗新诊断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期3年临床观察

目的:评估第二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达沙替尼、尼洛替尼与伊马替尼的疗效差异,探讨最佳临床选择. 方法:对近3年于本院接受治疗的163例新诊断CML慢性期患者(47例接受达沙替尼,43例接受尼洛替尼,73例接受伊马替尼治疗)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进行分析,评价各时间节点治疗反应及疗效,评估不良事件. 结果:达沙替尼组、尼洛替尼组、伊马替尼组治疗3个月完全血液学缓解(CHR)率分别为77%、79%和67%,6个月为89%、88%和81%,12个月为92%、91%和90%.三组治疗3个月完全细胞遗传学缓解(CCyR)率分别为55%、53%和33%,6个月为71%、73%和51%,12个月为86%、88%和69%.三组3个月达到BCR/ABLIS≤10%的患者率分别为85%、86%和67%.3个月主要分子生物学缓解(MMR)率分别为11%、9%和1%,6个月为27%、29%和9%,12个月为49%、50%和28%.达沙替尼组2例(4%),尼洛替尼组2例(5%)出现疾病进展,而伊马替尼组6例(8%)出现疾病进展.达沙替尼、尼洛替尼及伊马替尼药物安全性未表现出显著差异. 结论:第二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达沙替尼及尼洛替尼较之于伊马替尼,治疗反应更快,缓解程度更深,从而获得更好的远期预后.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达沙替尼 尼洛替尼 伊马替尼 临床药理 疗效评价

王雅云 崔中光 李广伦 史雪 许宏 周扬 赵腾 赵洪国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血液内科,山东,266003

国内会议

山东省抗癌协会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山东省第四届肿瘤学术大会

济南

中文

95-110

2015-06-0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