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免疫微生态肠内营养对急性放射性肠炎肠道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由益生菌、谷氨酰氨、深海鱼油、百普素组成的免疫微生态肠内营养对急性放射性肠炎病人肠道功能的影响. 方法:选择68例急性放射性肠炎的病人,确诊急性放射性肠炎后,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由益生菌、谷氨酰氨、深海鱼油、百普素组成的免疫微生态肠内营养组,对照组34例,治疗组34例,对照组仅给于普通肠内营养(百普素),治疗组给于免疫微生态肠内营养,观察两组病人肠内营养的耐受情况,腹痛、腹胀、腹泻的发生率,所有病人治疗开始第1,7,14天分别空腹抽血分别测定两组患者的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的浓度并分别测定两组病人的上臂肌围和肱三头肌皮褶厚度,最后将两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免疫微生态肠内营养组腹痛、腹胀、腹泻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病人腹痛、腹胀、腹泻相比术后第7天P值分别是0.021、0.03、0.007;术后第14天的P值分别是0.017、0.016、0.003)对肠内营养的耐受性优于对照组(使用Fisher确切概率法计算卡方=9.875P=0.003),两组营养指标相比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对于急性放射性肠炎的病人,应用免疫微生态肠内营养,能提高病人对肠内营养的耐受度,减少腹痛、腹胀的发生.

放射性肠炎 免疫微生态肠内营养 肠道功能 调节机制

邵峰 杨道贵

山东省聊城市人民医院 胃肠外科 252000

国内会议

山东省抗癌协会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山东省第四届肿瘤学术大会

济南

中文

121-126

2015-06-0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