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5-氟尿嘧啶血药浓度监测在个体化治疗中的作用

目的:5-氟尿嘧啶是常用的广谱抗癌药物,5-氟尿嘧啶在细胞内转变为5-氟尿嘧啶脱氧核苷酸,抑制脱氧胸苷酸合成酶,阻止脱氧尿苷酸甲基化转变为脱氧胸苷酸,影响DNA的合成.5-氟尿嘧啶在体内转化为5-氟尿嘧啶核苷,以伪代谢产物形式掺入RNA中干扰蛋白质的合成.因此,5-氟尿嘧啶在抗肿瘤治疗的同时,也会因用量过高产生严重损害消化系统、神经系统、血液系统及粘膜系统的毒副作用.5-氟尿嘧啶的剂量通常是根据患者的体表面积(mg/m2)计算的,而通过体表面积给药的患者,个体药理差异(例如血浆中的5-氟尿嘧啶血药浓度)高达30倍.已有很多临床结果证明患者药理学上个体间及自身的巨大差异是引起5—氟尿嘧啶毒性过高甚至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临床结果证实使用体表面积计算剂量或使用最大耐受剂量都有较大的局限性,临床试验表明,5-氟尿嘧啶的药理表征和临床毒性以及疗效有统计学的显著关联性,5-氟尿嘧啶的药理表征与临床效果的统计相关性中血药浓度曲线下面积(AUC)是与临床效果和毒性最为相关的药理参数。对于静脉滴注的患者来说,由于5-氟尿嘧啶浓度在较短时间后达到稳态,血药浓度曲线下面积可简单表征为稳态血药浓度和滴注时间的乘积。Kirkwood研究组最早展示了5-氟尿嘧啶药理差异以及血药浓度曲线下面积与毒性之间的统计相关性,并且建议对此药物进行常规监测以降低毒性。本研究进行5-氟尿嘧啶药物浓度监测,探索AUC范围,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达到安全、有效、合理用药的目的。 方法:收集我院33例患者,胃癌17例、结肠癌8例、直肠癌6例、十二指肠癌1例、肝癌1例,5-氟尿嘧啶采取静脉持续给药方式,给药18-30小时采静脉血2ml,按照MyCare 5-氟尿嘧啶测定试剂盒操作说明检测。 结果:33例患者5-氟尿嘧啶血药浓度20-30 mg-h/L者24% (8/33),<20 mg-h/L者70% (23/33),>30 mg-h/L者6% (2/33)。33例患者中1-2度腹泻6例,1-2度粘膜反应18例,3-4度粘膜反应2例。 结论:使用包括亚叶酸钙的化疗方案,例如FOLFOX,FOLFIRI,5-氟尿嘧啶的理想治疗窗初步定为20-30 mg”h/L。本研究结果显示5-氟尿嘧啶血药浓度偏低,可能与胃癌患者比例偏高有关。目前我院结直肠癌患者5-氟尿嘧啶用量多根据NCCN指南标准剂量,而胃癌5-氟尿嘧啶用量均低于结直肠癌使用剂量。2例3-4度粘膜反应患者与5-氟尿嘧啶用量无关,可能与联合用药或病变部位有关。

5-氟尿嘧啶 血药浓度 个体化治疗 合理用药

李文欢 张文 王珺 郑爱民 付国斌 衣巍伟 丛蕾 陈健鹏 王潍博

250021 山东省立医院

国内会议

山东省抗癌协会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山东省第四届肿瘤学术大会

济南

中文

267-267

2015-06-0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