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死亡早期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医院目前急性百草枯(Paraquat,PQ)中毒患者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 方法:对2010年3月~2013年9月的65例PQ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死亡和生存结局作为研究对象,比较2组患者服毒量(V-PQ),服毒—入院时间(T-lag),APACHEⅡ评分,是否血液灌流(HP),入院即刻血药浓度(C-PQ)、白细胞计数(WBC)、血清肌酐(Cr)、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动脉血氧分压(PaO2)、血钾(K+)与预后的关系.并分析C-PQ与患者生存时间是否存在相关以及HP治疗对患者生存率的影响. 结果:65例中23例生存,42例死亡,病死率64.6%.其中APACHEⅡ评分、V-PQ、C-PQ、Cr、WBC、K+与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C-PQ与患者生存时间成明显负相关(rs=-0.763,p<0.001);经3次HP治疗患者30天生存率高于非HP患者(Chi-square=5.959;P=0.015). 结论:C-PQ、V-PQ、APACHEⅡ评分及入院即刻Cr、AST、WBC、K+均为患者预后危险因素,V-PQ可以提示患者生存时间,多次HP治疗可能提高患者生存率.
百草枯 急性中毒 临床结局 生存时间
张宪静 史继学
泰山医学院附属医院急诊医学科 山东省临床中毒研究重点实验室 271000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35-39
2015-04-1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