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不同中医证型与AGT基因、AT1R基因交互作用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EH)患者不同中医证型与AGT(angiotensinogen,AGT)基因七个位点、ATlR(angiotensinⅡtype l receptor,ATlR)基因两个位点交互作用的相关性. 方法:选择EH患者400例,中医辨证分型为肝火旺盛型、阴虚阳亢型、阴阳两虚型、痰湿壅盛型,另选取正常对照组100例,采用多重高温连接酶技术(Improved Multiple Ligase Detection Reaction,imLDR)检测AGT基因和ATlR基因多态性. 结果:EH组的最佳模型为AGT基因C+31T位点、AT1R基因T573C位点的联合作用,P<0.05;肝火亢盛组最佳模型是AGT基因A6C位点、AT1R基因T573C位点的联合作用,P<0.05;痰湿壅盛组的最佳模型是AGT基因G-217A位点、AGT基因C+31T位点、AT1R基因T573C位点的联合作用,P<0.05;阴虚阳亢组的最佳模型是AGT基因A20C位点的联合作用,P<0.05;阴阳两虚证的最佳模型是AGT基因C3889T位点、AGT基因A6C位点、AT1R基因T573C位点的联合作用,P<0.05. 结论:AGT、AT1R两个基因多态性之间存在基因-基因交互作用,是EH患者不同中医证型发病的作用背景.

原发性高血压 病理机制 中医证型 血管紧张素原 血管紧张素Ⅱ 1型受体 基因位点 交互作用

汪莉 董昌武

安徽中医药大学 230038

国内会议

2014年上海市研究生学术论坛:中医药的协同创新

上海

中文

139-145

2014-09-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