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藏红花主要活性成分含量相关性研究

目的:为藏红花高产优质栽培与优良种质选育提供依据. 方法:在2010年版药典与现有文献基础上,优化藏红花有效成分含量HPLC测定方法,并测量比较11个产地藏红花中有效成分含量,用DPS软件分析经纬度、海拔与有效成分含量间的相关性. 结果:西红花苷-Ⅰ和西红花苷-Ⅱ分别在6.236~62.356μg·mL-1以及3.158~31.584μg·mL-1范围内与各自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分别为0.9997与0.9996,两者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9%(RSD=1.69%,n=9)与99.4%(RSD=0.86%,n=9);11个产地藏红花中西红花苷-Ⅰ与西红花苷-Ⅱ含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西红花总苷含量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经度与西红花有效成分含量呈正相关关系,海拔、纬度与西红花有效成分含量呈负相关关系. 结论:本方法测定藏红花有效成分含量简便、准确、重复性好,中国引种的藏红花有效成分含量高,质量好,低纬度、高经度地区并视种质选择海拔高度区别种植藏红花有利于有效成分积累.

藏红花 种质资源 种植环境 药效成分 含量测定

朱波 王磊

浙江中医药大学 311300

国内会议

2014年上海市研究生学术论坛:中医药的协同创新

上海

中文

327-333

2014-09-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