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穗型冬小麦品种结实粒数、粒重的小穗位和粒位效应
通过系统分析2个品种与3个播种密度水平的试验资料,确立了不同穗型品种小麦穗籽粒数与单粒重的小穗位和粒位效应.结果表明,不同小穗位结实籽粒数、小穗重及不同粒位粒重均呈现二次曲线变化.2个品种穗部籽粒的分布差异显著,主茎穗的结实特性及粒重均优于分蘖穗,重穗型品种周麦27对密度水平的反应更为敏感,而中间型品种济麦22的品种结实粒数、粒重在不同密度水平下保持相对稳定.不同粒位粒重因小穗结实粒数的不同表现出不同的小穗位效应和粒位效应.位于基部的2粒结实小穗,不同粒位粒重表现为2nd>1st,位于顶部的2粒结实小穗,不同粒位粒重则表现为2nd<1st;位于基部和中部的3粒结实小穗,不同粒位粒重表现为2nd>1st>3rd,位于顶部的3粒结实小穗,不同粒位粒重则表现为1st>2nd>3rd,结实4粒的小穗上不同粒位粒重均表现为2nd>1st>3rd>4th.表明基部小穗的结实特性是决定每穗结实粒数的主要因素,而顶部小穗籽粒的物质积累则是决定小麦粒重的主要因素,品种与密度水平的互作是决定小麦穗部籽粒结实与物质积累的主要因素.
冬小麦 粒数 粒重 小穗位效应 粒位效应
李金才 魏凤珍 张林 林非非 彭超攀
安徽农业大学农学院,安徽合肥,230036
国内会议
太原
中文
10-19
2014-08-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