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茬小麦不同氮效率群体花后物质生产与衰老特性差异分析
目的:探讨稻茬小麦高氮肥利用率条件下群体花后衰老特征. 方法:2010-2012年,在稻麦两熟制条件下,以扬麦20为材料,采用三因素裂区设计,以施氮量(纯N)为主区,设210.0kg·hm-2、262.5kg·hm2两个水平;以施氮比例为副区,设基肥∶壮蘖肥∶拔节肥∶穗肥分别为3∶1∶3∶3、5∶1∶2∶2两个水平;以穗肥追氮时期为裂区,设剑叶露尖、孕穗期、抽穗期和开花期四个水平.通过试验构建不同氮肥利用率(NUR)群体,研究其产量、物质生产、氮素吸收及花后剑叶衰老特性的变化特征. 结果:不同群体NUR变幅在31.18%-72.23%,NUR≥60%群体(氮高效群体)籽粒产量8500kg·hm-2以上,比NUR40%-60%群体(氮中效群体)和NUR≤40%群体(氮低效群体)籽粒产量分别高6.84%和21.36%,NUR与籽粒产量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随NUR增高,花后及总的干物质积累量、开花期植株氮素含量和成熟期群体氮素积累量增加,NUR≥60%群体花后和总的干物质积累量分别达6000和17500kg·hm-2以上,开花期植株氮素含量和成熟期群体氮素积累量分别达1.50%和215kg·hm-2以上.此外,随NUR的提高,花后群体光合面积衰减逐渐减缓,净同化率逐渐增加;植株花后剑叶光合能力和抗衰老能力逐步增强,在籽粒灌浆后期表现更为明显,促进了花后光合物质生产.NUR≥60%群体花后叶面积衰减率、光合势和净同化率分别在0.14LAI·d-1、105×104·m2·d·hm-2和9.50g·m-2·d-1左右.在施氮量210.0kg·hm-2、氮肥运筹3∶1∶3∶3、剑叶露尖追氮处理下两年产量均高于9000kg·hm-2,氮肥利用率为各处理最高. 结论:稻茬小麦高氮肥利用率条件下群体在生育中后期具有较高植株氮素营养水平,氮素吸收与积累增加,有利于促进氮素向籽粒的运转;有利于延缓花后光合面积衰减及叶片衰老、增强光合物质生产能力,实现氮肥利用率与籽粒产量的同步提升.
稻茬小麦 氮效率 物质生产 衰老特性
丁锦峰 成亚梅 黄正金 李春燕 郭文善 朱新开
扬州大学江苏省作物遗传生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点/粮食作物现代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扬州大学小麦研究中心 江苏扬州225009 扬州大学江苏省作物遗传生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点/粮食作物现代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国内会议
太原
中文
111-123
2014-08-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