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健侧C7移位修复正中神经术后屈指和拇对掌功能恢复的不同中枢重组模式研究

目的:健侧C7移位修复正中神经是临床上常用的恢复全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BPAI)后屈指和对掌功能的方法.临床上发现术后患者屈指功能恢复良好,而拇指对掌功能恢复较差.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健侧C7移位术后两种功能的恢复可能存在的不同中枢重组模式,并从中枢神经的角度为周围神经损伤后肢体康复做指导和评估. 方法:作者对全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BPAI)后行健侧C7移位至正中神经手术患者进行了神经电生理和功能影像学检测分析,其中经颅磁刺激(TMS)用于记录运动诱发电位(MEP)评估皮质脊髓兴奋性的影响,并检测运动传导通路,功能磁共振(fMRI)用来观察屈指和对掌任务时不同脑区激活情况,评估大脑运动功能的远期变化。 结果:术后患者患肢功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TMS结果显示,刺激双侧运动皮层可在患肢指深浅屈肌(FDPS)记录到运动诱发电位(MEP),且同侧潜伏期较对侧延长;但刺激双侧运动皮层,均无法在拇短展肌(APB)记录到有效MEP。同样,fMRI分析结果显示患肢屈指运动时双侧初级运动区(M1)激活明显,而对掌运动时仅发现在同侧M1和部分辅助运动区(SMA)有激活。 结论:发现健侧C7神经移位后屈指和对掌功能的中枢重组模式是不同的,屈指运动功能恢复较好,可能因为其皮层功能重组较完全并能激活原运动皮层:而功能相对精细的对掌功能,中枢功能重组比较初步仅激活同侧皮层,所以很难获得有意识的独立控制。认为:患肢对侧(原有)运动区无法被激活可能是健侧C7移位至正中神经后拇对掌功能恢复不佳的中枢机制,有效地激发原有功能区可能是提高疗效一种途径。

正中神经 健侧C7移位 中枢重组 屈指 拇对掌 功能恢复

李铁 华续赟 徐文东 徐建光 顾玉东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手外科

国内会议

全国组织移植与再植再造研讨会暨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分会第七届华东地区手外科学术年会

南昌

中文

517-517

2014-04-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