臂丛损伤膈神经移位术后脑功能重塑的蛋白质组变化的初步研究
目的:初步探寻臂丛神经损伤术中膈神经移位术后大脑运动皮层蛋白质组的变化。 方法:1.取SD大鼠12只,分为2组,分别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为大鼠右侧上肢的臂丛神经上、中干损伤,膈神经移位的手术组.2.观察1、2个月后大鼠的患肢功能学变化,并行肌电图检测,明确膈神经移位后的神经功能恢复.3.取左侧大脑的运动皮层,6份并为一组,行组织蛋白质提取后,行二维凝胶电泳和质谱分析.初步探寻移位术后大脑运动皮层发生了哪些蛋白质组的变化. 结果:术后1个月后,观察实验组大鼠已出现随呼吸的屈肘运动,2个月后,实验组大鼠屈肘运动明显,且梳头试验时见其有部分自主屈肘动作。蛋白质组学试验行二维电泳后,在不同电荷梯度和质量分布上平均地取了11个点,行质谱分析后,其中8个点为有统计学意义的变化。发生变化的蛋白分别有:海马胆碱能激肽,歧化酶,纯化蛋白,癌蛋白,微管蛋白-β2A链,α烯醇化酶,ATP合成酶亚组d,组氨酸三核氨酸结合蛋白等。其中部分为辅助功能蛋白,也有部分如海马胆碱能激肽为海马胆碱能蛋白的前体蛋白,为调节大脑学习、记忆方面的蛋白。而微管蛋白为神经微管的主要组成成分。考虑以上蛋白均有可能在外周神经损伤后脑功能重塑过程中起到一定作用。 结论:可以通过蛋白质组学分析的方法探寻大脑皮层在神经移位术后的重塑过程中发现了哪些变化,为今后大脑皮层功能重塑的机制深入研究提供基础。
寻臂丛神经损伤 神经移位术 术后脑功能重塑 蛋白质组
徐秀玥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手外科
国内会议
全国组织移植与再植再造研讨会暨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分会第七届华东地区手外科学术年会
南昌
中文
556-557
2014-04-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