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胫骨平台后方骨折治疗策略的三维观--平台骨折3D组合分型的初步探讨

我科在2011-2015年间治疗胫骨平台后柱骨折(或合并内侧柱、外侧柱骨折)26例,年龄平均46.1岁(18-61岁),男性17人,女性9人,术前每名患者皆行膝正侧位X片及膝关节CT明确相对应的3D组合分型,依此根据拟定不同的手术治疗、钢板选择,部分患者也借由膝关节MR明确韧带损伤情况,在后方切口为主下,进行了单钢板、双钢板及三钢板的内固定,术中另根据患者韧带损伤、膝关节不稳症状的有无进行韧带修补,术后6周、3月、6月、1年定期进行随访.观测骨折愈合程度,记录平均愈合时间,并于术后6个月、1年采HSS膝关节评分为功能预后进行分析.在前后联合入路里,后方切口的辅助作用和手术入路中的复杂性使其地位普遍存在一种“鸡肋”感,是否能够在特定的骨折类型中将后方切口作为主切口进行操作,并得到良好的疗效成为一项疑问。

胫骨平台后柱骨折 前后联合入路 手术治疗 疗效评价

林暐哲 陈文钧 许耀 汤超亮 章晔 王世龙

国内会议

第八届《中华骨科杂志》论坛

成都

中文

393-398

2015-12-2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