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孔子”《春秋》教”及其启示

历史教育的传统在中国源远流长,上古三代的史鉴意识是其滥觞.西周以来,史官通过”献书”、教育等方式参与到社会政治活动中.随着史册编修的兴盛,以《春秋》命名的史书大量出现,并被用于官学.春秋后期,礼崩乐坏,官学失守.孔子据鲁史而作《春秋》,并在其中寄寓”微言大义”,形成”属辞比事”的”《春秋》教”.孔子作《春秋》所奠定的儒家观念和体制义例为后世史家所承扬,并对当今的中学历史教育具有重要启示.中学历史教育应继承《春秋》”尽而不污”的撰述原则,借鉴其”辨事明道”的教化功用和”属辞比事”的表达方式,通过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进而有助于现代合格公民培养目标的达成.

中学历史 教学理念 孔子 《春秋》

李燕

北京教育学院教师教育人文学院,北京100120

国内会议

首届“21世纪全球历史教育的发展与挑战”国际学术研讨会

北京

中文

198-206

2015-10-3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