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译佛典中的”泰山”研究
泰山是中国名山,出现于东汉至北宋的汉译佛典中.从汉译佛典中有关泰(太)山的教义内容来看,汉译佛典中的泰山具有稳重不移、巨大显著的特点,分别与”泰”字之义(平安,安定)和”太”字之义(高、大)相符.泰山的稳重不移表现为不因风吹或幻咒、奇术之法而移动,有身体重、遵照实行坚定,以及心意、禅定不动等象征意义.泰山的巨大显著表现为其常被视为渺小事物的对立物,有身体、德光范围、罪的果报大,积骨、罪、尘劳、天上福乐多,泥犁的痛苦深,以及身体倒地、过恶显著等象征意义.汉译佛典赋予泰山原本没有的功能,增强了泰山的威慑力.泰山的广义功能是囚禁地狱、饿鬼、畜生三恶道众生的处所,狭义的功能是地狱.汉译佛典中有关泰山的教义内容体现汉译佛典的本土化特色,验证泰山在汉地历史上的崇高的地位,反映汉译佛典对泰山形象的影响,赋予泰山深刻而积极的社会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值得深入研究.
汉译佛典 泰山形象 功能分析 地域特色
马宗洁
中国国家博物馆
国内会议
山东泰安
中文
328-349
2015-08-2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