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临床进行的中医临床专业学位学生培养模式探讨
中医有长久生命力的原因在于临床有效,但目前中医院校培养出的临床专业学生临床中医思辨能力不够,国家花3-5年甚至7年培养出的临床专业学位学生不仅中医经典生疏、临床四诊能力不强,而且中医思维能力缺乏,医患沟通较差,使中医出现后继乏人的现象.由此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反思,中医本科教育今后如何提升学生中医临床水平,使中医事业能继续取得长足的发展,而不是日益萎缩或西化.笔者作为一名中医临床教师,觉得应调整中医院校的生源准入标准,根据学生特长进行不同方式的教学,合理改革中医院校课程设置,院校教育与师承教育相结合的中医本科教育模式值得提倡推广,临床实践必须与理论学习相结合,并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总之,目前中医院校的教育必须以临床为中心,以提高继承中医思维及中医技能为基础,将中医的理论学习融入临床实践中,在实践中学习并获得知识和能力,才是中医一贯的人才培养方式,回想当初丁甘仁中医学校培养的一大批中医大家,均是多临床,多实践,多跟师方能最终在短期内成才的,这种院校教育与师承临床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仍是当今中医传承的方向。
高等院校 中医临床专业 培养模式 教学实践
顾军花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临床医学院中内教研室 上海中医药大学陈湘君研究室 200032
国内会议
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临床教育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研讨会暨第九届二次理事会议
呼和浩特
中文
457-458
2015-07-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