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肺复张方法在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合并ARDS患儿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不同肺复张方法在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术后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患儿的应用. 方法:选择在本院接受心内直视手术的先心病术后合并ARDS32例患儿,分别采用控制性肺膨胀法(SI)、呼吸末正压递增法(IP)、压力控制法(PCV),观察不同肺复张(RM)方法对患儿氧合指数(PO2/FiO2)肺动态顺应性(Cdyn)的影响,以及对血流动力学的作用. 结果:三种肺复张方法治疗过程中,患儿的PO2/FiO2及Cdyn在复张中、复张后15min、复张后30min、复张后60rnin均较复张前有明显增加(P<0.05),以复张后15min最为明显(P<0.01);RM过程中患儿的心率及平均动脉压均较复张前有下降(P<0.01),但很快恢复;RM过程中患儿的CVP均较复张前有上升(P<0.01),其中SI组较其他两组升高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I组至复张后60min、IP与PCV组在复张后15minCVP方下降至复张前水平. 结论:不同的肺复张方法均使用于先心病术后合并ARDS患儿,可以有效的提高患儿氧合和肺顺应性,弥补保护性肺通气策略的不足,相比而言,PVC和IP无论是对肺泡的均匀复张,还是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两者均优于SI.
儿童患者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 肺膨胀法 呼吸末正压递增法 压力控制法 疗效评价
胡亚兰 郭长英 郭琳 郑华 张绵
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 郑州市心血管病医院 郑州市经开区经南五路17号 450016
国内会议
第4届中国心脏重症大会、2015华夏医学科技论坛——心脏重症论坛、第一届中国·国际重症医学大会
北京
中文
223-227
2015-06-1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