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抗磷脂综合征:依旧成谜

抗磷脂综合征(APS)是一种以血栓形成和/或流产或以妊娠期发病为临床表现伴抗磷脂抗体(aPL)阳性为特征的疾病.抗磷脂抗体是获得性血栓形成的常见原因,与先天性血栓形成不同,它可形成动、静脉血栓.尽管已经有大量关于aPL的的基础及临床研究,目前对于血栓形成的机制仍没有统一的解释,这可能与aPL的异质性和/或它能影响多条促和/或抗血栓形成通路有关.抗磷脂抗体主要针对磷脂结合蛋白,而非磷脂本身,最普遍的抗体靶点是β2-糖蛋白Ⅰ(β2GPⅠ),也有针对其他靶点例如凝盘酶原的抗体等.aPL的实验室诊断主要依靠狼疮抗凝物(LA)检测(LA可延长磷脂依赖的抗凝试验时间)和/或抗心磷脂和抗β2-糖蛋白Ⅰ抗体检测.尽管不断出现新的能够改善预后的治疗策略,对抗凝机制的未知仍然困扰着血栓性APS的治疗.初步研究认为对于APS相关血栓性形成病人的直接口服抗凝治疗应十分审慎.有限的证据推荐使用阿司匹林和低分子肝素治疗产科APS.临床仍迫切需要进一步了解人类APS的发病机制,以确定APS相关事件发生高危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的指标,也有助于对这种谜一样疾病进行更有针对性的治疗.

获得性血栓形成 抗磷脂综合征 病理机制 临床治疗

Shruti Chaturvedi Keith R.McCrae 黄子雄 张晓辉

国内会议

第57届美国血液年会

美国奥兰多

中文

38-46

2015-12-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