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物模糊11月,一过性视野变暗7月余
硬脑膜动静脉瘘是指发生在硬脑膜、大脑镰、小脑幕和静脉窦上的异常动静脉分流,以颈外、颈内动脉或椎动脉的脑膜支供血,通过异常的短路引流入相邻的静脉并可逆流至软脑膜静脉。可发生于硬脑膜的任何部位,但以横窦、乙状窦、海绵窦及小脑幕多见,多见于成年人。本病例以乙状窦为主,且为多发性。多发性硬脑膜动静脉瘘发病原因目前有先天性学说(先天性发育异常)和后天性学说(如颅脑外伤、颅脑手术、颅内感染、静脉窦血栓等)。硬脑膜动静脉瘘形成后,主要的血治疗:多发性硬脑膜动静脉瘘的基本治疗原则是闭塞瘘口,常用的方法是以血管内栓塞治疗(动脉途径、静脉途径或二者联合)为主,必要时辅以手术治疗。多发性硬脑膜动静脉瘘由于有多处瘘口,特别是位于深部结构,如小脑幕缘、横窦等处的瘘口,以及重要结构,如上矢状窦后部的瘘口,不可能完全切除,且具有较高的手术危险,故单纯用手术方法治疗非常困难。而血管内介入治疗能够提高多发性硬脑膜动静脉瘘的治愈率,目前应用最多的是经动脉途径栓塞。本例患者采用经动脉次、多途径进行栓塞。因第1次栓塞后,脑血流动力学发生改变,动静脉血流重新分布,会发生部分侧支循环重建,待血流动力学达到一定平衡后(约需3个月),再进行二次或三次栓塞,这样可显著减少出血概率,降低手术风险,从而提高多发性硬脑膜动静脉瘘的治愈率。对本患者采用先栓塞颈内动脉的颅内供血动脉,以防颅内出血,后期随访换着玩情况再考虑下一步治疗方案。
硬脑膜动静脉瘘 发病机制 诊断技术 临床治疗
杨辉丽 刘慧勤 黄月 张杰文
河南省人民医院
国内会议
郑州
中文
535-541
2015-11-2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