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西安”大华.1935”改造现状分析

”大华.1935”是针对大华纱厂厂房进行改造与再生利用的项目,旨在打造一处综合消费业态的文化商业社区,是近代工业遗产与现代社会城市功能结合的典范之作.通过文献资料阅读与项目实地调研相结合的形式,发掘大华纱厂的价值构成并分析项目改造现状.针对项目现存问题给出建议.分析结果和建议对于项目未来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大华纱厂生产厂区内存在有各个历史时期建成的生产车间、仓库、动力用房及管理用房等建筑,建成时间从20世纪30年代到90年代不等,建筑尺度和结构类型较为多样化。建筑之间呈现出接踵摩肩的高密度共存状态。如何针对旧工业建筑的特点对其重新利用,成为确定改造策略的关键。“大华.1935”项目邀请中国著名建筑设计师崔愷大师领衔设计,通过“谨慎的加法”和“积极的减法”,整合工业遗存、不同时期建筑、历史文化、工业符号、时尚元素等各种资源,实现建筑、景观、工业文明、历史文化、商业及周边环境的完美融合。如在对锅炉房区域的改造中,尽可能保留了包括锅炉房、发电站、脱硫塔等几乎所有与工艺有关的建筑和构筑物。只是在其南侧堆煤场,增加了大空间的艺术展厅,使其成为了沟通新旧建筑的动态元素和可供人们进入体验的空间,充分体现了“谨慎的加法”这一设计策略。该项目目前规划为两期开发,一期即为建成的融合时尚、美食、文化休闲、购物旅游等综合消费业态的商业文化区,二期拟将原厂职工的住宅区开发建设为房地产住宅项目。

城市规划 工业遗产 建筑改造 功能开发

于露 陈旭

两安建筑科技大学

国内会议

2015年中国第6届工业建筑遗产学术研讨会

广州

中文

458-463

2015-11-2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