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儒学”如何发展--以梁漱溟的乡村建设为经验教训
在当前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潮流中,适时兴起的”乡村儒学”冀图重建儒学在乡村的教化体系,改变儒学目前魂不附体的状态,实现民族之”魂”与民族之”根”的重新对接,在某种意义上承继了梁漱溟乡村建设运动的未竟之志.梁漱溟乡村建设运动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为”乡村儒学”的发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和教训.”乡村儒学”应该以梁漱溟乡村建设为鉴,在之后的发展中,继续将”人生向上之意”贯穿其道德教化体系之中,借助政府而不依附于政府以避免”高谈社会改造而依附政权”,关注农民的需求、开发农民的力量以避免”号称乡村运动而乡村不动”,从而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价值的对接,实现道德教化与法治精神的融合,建立长期有效的运行机制等,以保障”乡村儒学”健康、有序、持续、深入地发展.
乡村建设 儒学思想 传统文化 教化体系
李卫朝
山西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山西太谷030801
国内会议
第二届河北儒学论坛獻王治学精神暨儒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学术研讨会
河北沧州
中文
302-306
2015-1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