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之或欺”、”莫之或止”中”莫”、”或”意义用法有别
古书有”莫之或V”表达式,最为人熟知的是:从许子之道,则市贾不贰,国中无伪.虽使五尺之童适市,莫之或欺.(孟子·滕文公上)。该表达式中”莫””或”的词性词义以及句子的内部结构,一直没有大家认同的说法.笔者认为“莫之或v”不是单一构造,其中“莫”“或”的词性词义也随具体语境而不同。不少研究者将“无不尔或承”(诗经·天保)与“莫之或v”放在一起,以为是同一类型。笔者认为,在缺少相关证据的情况下,还是审慎为好。王引之在以此句(仅此一句)为例说明“或”是“语助”时,并未言及“莫之或v”。多人多书称“莫之或v”的“或”是句中语气词或助词时,动辄引《经传释词》为据,这不是严格的做法。
古代汉语语法 句子结构 语境分析
潘玉坤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文字研究与应用中心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63-66
2015-08-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