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例外周T细胞淋巴瘤患者的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从临床角度分析外周T细胞淋巴瘤(peripheral T-cell lymphoma,PTCL)的相关因素对疾病预后的影响,为该疾病的临床病情监测及预后评估提供参考. 方法:收集大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自2005年1月至2014年12月共10年间收治的76例,其中11例为失访病例,而65例为完整资料病例.本研究对65例完整资料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按照WHO(2008年)分类进行病理分型,结合随访资料,应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对生存概率进行比较,对年龄、性别、临床分期、IPI评分、B症状、HB水平、B2微球蛋白、乳酸脱氢酶、血清白蛋白、治疗方法、病理分型、首发部位、PIT指数、骨髓是否受侵进行单因素分析,并进一步采用Cox回归风险模型对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参数进行多因素分析. 结果:65例患者中按照非霍奇金淋巴瘤WHO(2008)分类,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殊型最多25例约占38.5%,结外NK/T细胞淋巴瘤鼻型10例约15.4%,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9例约13.8%,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9例约13.8%.其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临床分期、IPI评分、乳酸脱氢酶、血清白蛋白、病理分型、首发部位及PIT指数与预后相关,而性别、B症状、HB水平、B2微球蛋白、治疗方法、骨髓是否受侵经过分类统计后P值并没有统计学差异,仍需要进一步研究其与预后的关系.多因素分析:PIT评分为PTCL的独立预后因素(P=0.002). 结论:外周T细胞淋巴瘤发病率低,但疾病具有进展迅速、侵袭性强、预后不良等特点.目前尚无一线治疗方案.IPI评分、PIT指数均可作为PTCL预后监测指标.对该类疾病尽量做到早期发现,积极治疗,重视患者临床病例特点,加强血生化,骨髓及淋巴结病理、免疫组化等及影像学指标检测,合理评估影响预后的因素,制定合理、有效的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T细胞淋巴瘤 临床表现 预后评估
程晔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国内会议
中国老年学学会老年肿瘤专业委员会2015年淋巴血液肿瘤分会年会
北京
中文
39-50
2015-04-1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