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超声评价颈动脉易损斑块的价值

在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具破裂倾向、易发生血栓形成和(或)进展迅速的危险斑块即易损斑块,其发生突然破裂、血小板激活、血栓形成等,是引起血管结构及血流动力学异常导致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重要发病机制.以往借助超声检查通过观察颈动脉粥样斑块内部回声、斑块形态及表面纤维帽的完整性,判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否存在纤维帽的破裂、溃疡性斑块,进而判定颈动脉斑块的易损性.近年来有学者将颈动脉斑块分为活动、非活动斑块,活动斑块分为以下4种类型;水母型(jellyfish-type)斑块:斑块纤维帽的波动像”水母”,破裂斑块的纤维帽随血流出现搏动的现象称之为”水母”征;带状”飘动”血栓型(streaming-band-type)斑块:斑块上表面出现带状随血流搏动的细线样回声;活动性血栓型(mobile-thrombus-type)斑块:斑块表面附着活动性血栓;活动溃疡型斑块(fluctuating-ulcer-type)斑块:溃疡性斑块内有随血流搏动的物质.此外,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的形成与斑块的易损性密切关系,斑块内新生血管与正常血管壁结构不同,仅由少量内皮细胞围成,其基膜不完整,且周围缺乏结缔组织支撑,血管脆性大、通透性高,能进一步促进斑块进展和诱发斑块破裂出血.多数学者认为超声造影能够评价斑块内新生血管.

颈动脉易损斑块 超声造影 临床评价 新生血管 易损性

勇强 张蕾 冯立群 袁嘉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北京市心肺血管疾病研究所综合起声科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北京市心肺血管疾病研究所神经内科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北京市心肺血管疾病研究所首都医科大学

国内会议

2015首都超声医学论坛暨第三届全国超声医学学术大会

北京

中文

148-149

2015-11-0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