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律、针刺补泻与中医辨证施乐

对于音乐治疗的理论探索,一直以来在开展.如何运用中华传统中医的理论体系和辨证思维来思考音乐治疗的原理,发挥音乐治疗更为理想的治疗效果,颇具探索和科研价值.早在《黄帝内经》中,已有对”五音与脏腑的关系”的论述,将五音引入医学范畴并阐述了音乐对疾病的有益作用.两汉时期,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乐书》中曾记载:音乐可以”动荡血脉、通流精神而和正心也”.魏晋时期的阮籍在《乐论》中也写道:”乐者,使人精神平和,衰气不入,天地交泰,远物来集,故谓之乐也.”元代朱震亨更明确指出:”乐者,亦为药也.”可见,我国古代对于音乐的治疗作用已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在”天人合一”整体观的指导下,运用中医理论来辨证施乐,离不开对”律”的全方位理解和把握.中医的本质是天人合一与辨证施乐的本质,补泻之道,在于知主客调整之趋势。与音乐治疗的本质完全相通,通过合适的音乐寻回自我,把握自我的核心——乐,是使自身回归到生命的初始,启动自然的心身康复。

音乐治疗 中医理论 辨证施乐

余瑾 张耀敏 李文颢 李莉 吴福荣

广州中医药大学针灸康复临床医学院 广州康富来国医馆

国内会议

中国音乐治疗学会第十二届学术交流会

江苏无锡

中文

91-92

2015-04-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