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关于中小学生国学教材出版现状的一些思考

国学兴起于二十世纪初,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出现过”寻根”热,九十年代再次掀起”国学”热,二十一世纪以来,国内对传统文化及国学的探讨又呈现一种热潮,并且民间在国学教育方面做了很多探索.”国学热”有它的历史原因和当代背景,包括世界环境问题、全球对话问题、国内经济腾飞与社会冲突问题等.清华大学国学院院长陈来教授为我们梳理了”国学”的概念:”国学作为汉字词汇,在历史上最早是指周代在国都建立的国家官学.20世纪初,我国学者提出国学的概念,总体上是作为西学的对照概念来使用的,其中的”国”是指”本国”,”学”是指学术文化.中国人所使用的”国学”当然是指区别于外来文化的、中国本有的学术文化,这是近代国学概念产生的最初意义.在此后的文化论述中,渐渐形成了三种国学的用法——第一种是指中国固有的学术文化,即西方文化在近代输入以前中国文化在几千年的历史中所创造的学术体系,所谓学术文化意指学术形态的文化,而不包括非学术形态的文化,如民俗等;第二种是用来泛指中国传统文化,其范围大于学术文化,一切传统文化形式都包括在内;第三种则是指近代以来我国学者采用古今结合的方法对传统学术与传统文化所作的研究体系,即国学研究.目前文化界一般所说的”国学热”,就其现象来说,其实是传统文化热,其国学概念是在第二种意义上使用的.” 由“国学热”也就是传统文化热引发的出版物层出不穷,中小学生国学教材也不例外。今年3月教育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颁发之后,类似的国学读本、经典读物、以及各种中小学生国学教材更是成为出版领域的热点。虽然国学出版物的流行已经有许多年的起起落落,但是针对中小学生的国学教材并没有特别大的改观,笔者以对中小学生国学教材的市场调研,统计、归纳出中小学生国学出版物几种代表性类别,经过内容分析及多年编创实践经验的思考,试图找出目前我国中小学生国学出版物存在的问题、难题,并为今后的出版方向找出可供借鉴的方案。

中小学教育 国学教材 教材出版 教材编写 传统文化

李娇龙

人民教育出版社报刊社

国内会议

中国教育学会传统文化教育中心2015年学术年会

海口

中文

56-58

2015-12-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