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中小学传统文化与学科教学融合的途径

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基础,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一个国家的文化及文化传承的兴衰都在历史印记中体现,随着欧美等国家经济水平的发展,其文化影响也蔓延至世界各个国家,同时也造成了我国部分年轻人思想西化现象严重,部分年轻人在不同程度上表现了国家意识淡漠、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缺失等现象.因此,对于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的复兴势在必行.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只有把握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才能把握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真貌.传统文化教育既有利于学生对中华民族优秀的风俗民情、文化积淀的理解与传承,又有益于稳固和提升民族凝聚力、国家软实力、文化自信心.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具有时代意义,而且也是教育当代青少年不可或缺的内容.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华优秀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需要发挥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作用,而将其融入中小学课程是发挥这一作用的必然.要立足课堂,开展课题研究,引领实践探索,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指导,开展主题教育活动。

中小学课程 传统文化 学科教学 教育融合

李国富 贺林娟

山东省东阿县第二实验小学

国内会议

中国教育学会传统文化教育中心2015年学术年会

海口

中文

59-62

2015-12-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