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变证证治”烦躁”与中医健康管理
本文通过总结《伤寒论》一书中因失治误治导致的烦躁病因,提示在临床上,更需分清寒热虚实来辨证论治烦躁一症。辨证作为临床工作的重要环节,作为医者必须通过加强责任心、加强理论学习,提高基础理论水平;认真观察,了解疾病的全过程;做好随访工作和开展病例讨论来降低误诊率。笔者从烦躁的病因出发,提示了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作为医生其专业水平的重要性,这不仅能为患者提供可靠的医疗保障,更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这与目前中医健康管理理念相辅相成。中医健康管理模式的运行已成为当代医疗环境下的主要趋势,通过“治未病”这一概念引出共建全民健康的理念也越来越深入人心。但在中医健康管理行业飞速发展的今天,仍有一些问题亟需探讨与解决:中医健康管理运营模式繁多,多则易乱,虽然在市场的调控下,创新型的模式更加容易取胜,但是中医健康管理作为医疗领域的一方面,以大众健康为目标的模式会更加成熟。医生的专业水平不一,在跟踪客户健康状况的过程中,医生起主导性作用,中医设备出具的调理方案起辅助作用,医生是设计整个调理方案的关键,所以提高专业水平刻不容缓。客户群体的局限性,老年人和高管是目前客户中较大的两个群体,如何实现全民健康,也需要各位共同探讨与努力。
烦躁情绪 病理机制 辨证论治 健康管理
张梦婷
福建中医药大学中医证研究基地,福州350122
国内会议
石家庄
中文
175-177
2015-12-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