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瘦型与肥胖型脂肪肝(非酒精性)临床对比分析
目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正迅速成为全球最常见的肝脏疾病的原因之一,其发病机制与代谢综合症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临床多以肥胖患者多见,但出现越来越多的消瘦的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本研究旨在明确消瘦型脂肪肝患者所特有的临床特点. 方法:将确诊为非酒精性脂肪肝并符合条件的患者根据其BMI值分为2组,将BMI>25kg/m2的患者定义为肥胖组,BMI<25kg/m2的患者定义为消瘦组,同时设置无肝脏疾病的健康人(或患者)作为对照组,详细收集患者信息,比较两者之间的特点. 结果:共收集124例肥胖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163例消瘦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112例无肝脏疾病的健康人(或患者),共发出问卷287份,有效问卷247份.通过问卷统计,两组在心理功能、社会关系、周围环境上有统计学差异,而消瘦组患者甘油三酯、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水平较肥胖组低,文化程度、TSH高于肥胖组,且有统计学差异.两组脂肪肝患者在一般情况、转氨酶、总胆固醇、血糖、LDL-C、HDL-C及病理情况上无统计学差异.通过比较消瘦组与对照组提示:消瘦组脂肪肝患者的高血压、糖尿病患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即使是正常BMI的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其腹围大于对照组人群,且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消瘦的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社会、心理压力较大,其发病机制与体内TSH、胰岛素等与脂肪动员相关激素水平密切相关.消瘦型脂肪肝患者体内内脏脂肪沉积较肥胖患者多,因此,腹围较BMI更能反映脂肪肝的有无及其严重程度.
非酒精性脂肪肝 消瘦型患者 肥胖型患者 临床表现
朱德斌 吴金明 陆东东 汤斌斌 张梦芹 王秀燕 金嵘 黄智铭 吴建胜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
国内会议
第八届浙江国际消化病学术大会暨美国胃肠病协会第二届中国学术论坛
浙江绍兴
中文
82-91
2015-10-3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