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殖民建筑的文化杂交性:斐济个案研究
斐济人口结构多元化,除了本土居民和欧洲殖民者,还有来自附近岛屿的波利尼西亚和美拉尼西亚移民,印度劳工,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殖民地的移民。这些移民及其后裔各自发展不同的居住点,因此创造出混杂的人文景观。斐济殖民时期的建筑并非完全照搬西方建筑,而是用混杂的手法整合了西方和斐济本建筑元素。这种混杂性,从殖民者角度来说,是为了便于其进行殖民统治。这不仅对当时的斐济有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延续至今。“那些历史上曾经是欧洲殖民地的国家,其建筑风格多多少少还有殖民国家的烙印”。建筑是文化的载体,而殖民时期建筑也负载着重要的历史和现代文化意义,其研究具有现实意义。殖民建筑本身作为历史见证,应予以保护。
殖民建筑 文化杂交性 人口结构
宋会存
北京建筑大学文法学院外语系,北京102616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26-31
2015-10-2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