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2种不同力学形式的脊柱关节手法治疗急性期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短期风险--受益评价研究

脊柱手法(SM)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急性神经根病被认为是当然有效的,尽管没有确凿的证据支持.临床需要寻找一种有效果且低风险的脊柱手法类型,尝试通过该试验证明这种治疗方法.在本研究中,冯氏脊柱手法(FSM)被选为手法干预模版.FSM既可以操作成调整手法,也可以是松动手法,同时很容易地模仿成安慰手法.方法/设计:216名合格的受试者按照1∶1∶1的比例将被随机分配到3组之一:安慰手法组、松动手法组、调整手法组.每组受试者将获得特定的FSM治疗4次,同时接受为期2周的基础疗法.每次SM治疗2天内通过问卷调查评估伴随不适反应(AUR);每次SM之前和治疗之后即刻在椎旁关节点处测量疼痛压力阈值(PPT).计算和比较相对危险度(RR),致害需要病例数(NNH)和95%置信区间.受益结果评估:在入组前、治疗后第7日、第15日记录数字等级评分(NRS),ODI功能障碍指数和总体疗效感知度(GPE).通过重复测量资料方差分析比较3组不同访视时间NRS,ODI之间的差异,确定其改善数值是否满足最小临床可接受结果(MAO),GPE评估为”改善”类别的平均值是否具有最小临床重要差异(MCID).

腰椎间盘突出症 冯氏脊柱手法 临床治疗 疗效评价

韩磊 赵平 郭伟 卫杰 王飞 范宇 李艺 闵亚青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总医院脊柱正骨手法治疗中心 100142

国内会议

2015中西医结合北京论坛

北京

中文

364-371

2015-10-2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