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间歇性外斜视矫正术后远期眼位及外斜漂移
目的:探讨儿童间歇性外斜视矫正术后1年的眼位及外斜漂移. 方法:将2009年10月至2011年11月行间歇性外斜视矫正术的120例患儿分为BLR-rec组(双眼外直肌后徙术,66例)和R&R组(单眼外直肌后徙联合内直肌截除术,54例),术后1~3d、6周、1年进行随访,采用三棱镜加交替遮盖法测定患儿戴镜注视6m和33cm调节性视标的第一眼位斜视度. 结果:术后1-3d,两组欠矫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23),而正位率、过矫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两组正位率、过矫率、欠矫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外斜漂移与手术年龄、屈光不正、矫正视力、术前斜视度、是否伴斜肌手术均无统计学相关性(P>0.05)。 结论:儿童间歇性外斜视行BLR-rec和R&R两种术式矫正术后1年内,眼位呈向外斜漂移的趋势。
儿童患者 间歇性外斜视 矫正术 眼位 外斜漂移
耿星
省立医院
国内会议
济南
中文
262-262
2015-05-0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