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FM技术评价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的研究
目的:应用血流向量成像技术(VFM)研究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左心室收缩期血流动力学变化特征,评价左心室收缩功能. 方法:选取CHF患者62例为病例组,根据美国心脏病学会和美国心脏病协会(ACC/AHA)成人CHF分期标准将其分为B期、C期、D期共3组.选取同期健康志愿者60例为对照组。比较不同组别间左室循环参数(涡旋数量、涡旋面积、循环强度)及心尖段、中间段、基底段的流体能量损耗(EL)参数在收缩期不同时相的变化。应用Simpson双平面法获取左室射血分数(LVEF),并将其与循环及能量损耗各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1)CHF组EL在等容收缩期和缓慢射血期的中间段及基底段均高于对照组(P<0.01、P<0.05);CHF组在等容收缩期和快速射血期的涡旋面积及循环强度均高于对照组(P<0.01、P<0.05);在缓慢射血期仅涡旋数量高于对照组(P<0.05);(2)与对照组比较,B期、C期两组EL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期EL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EL在CHF组随着ACC/AHA分期的升高有减低的趋势;(3)等容收缩期基底段EL与LVEF呈负相关(r=-0.345,P=0.01);快速射血期涡旋面积、等容收缩期及快速射血期循环强度与LVEF呈负相关(r1=-0.512,P1=0.036;r2=-0.434,P2=0.021;r3=-0.568,P3=0.009)。 结论:VFM技术能够定量分析CHF患者左心室收缩期血流动力学变化,进而显示其与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关系,为判断患者心衰分期提供客观依据,也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及疗效评估提供客观量化指标。
慢性心力衰竭 左心室 收缩功能 血流动力学 血流向量成像
王东旭 张蕾 孙钦亮 郭子鸿 田家玮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150086
国内会议
2018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与合作会议暨第十届海峡两岸超声医学高端论坛
厦门
中文
148-149
2018-05-0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