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点追踪技术结合运动负荷试验研究正常人等容舒张期心肌应变的特点
目的:本研究旨在应用Xstrain技术观察健康成人运动负荷试验前后,IVR心内、外膜下心肌环向应变及恢复率的变化规律,并探讨其评价左室舒张功能的价值. 方法:43名健康成人采用改良Bruce方案进行运动负荷试验,分别在运动前期、运动高峰期、运动后恢复期接受超声心动图检测,获取左室舒张功能参数(E/e)及等容舒张时间;应用Xstrain技术获取左室基底、乳头肌及心尖3个标准短轴收缩末期(ES)、等容舒张末期(IRA)心内、外膜下心肌环向应变,计算IVR心内、外膜下心肌环向应变恢复率(ENCSrec、EPCSrec)。比较不同运动阶段的ES、IRA心内、外膜下心肌环向应变及ENCSrec、EPCSrec,分析ENCSrec、EPCSrec与E/e的相关性。 结果:①基底、乳头肌水平ES及IRA心内、外膜下心肌环向应变在运动各阶段先减小后增加(P<0.05),左室3个短轴ES及IRA心内膜下心肌环向应变在运动各阶段大于心外膜下心肌环向应变(P<0.01);②左室3个短轴ENCSrec、EPCSrec在运动各阶段先增加后减小(基底水平:ENCSrec7.17±8.39vs36.99±38.50vs10.24±15.99、EPCSrec11.45±14.29vs41.94±42.03vs18.37±25.98,乳头肌水平:ENCSrec15.79±19.02vs39.61±32.63vs14.96±19.12、EPCS-rec18.83±19.91vs42.60±32.81vs17.16±20.34,心尖水平:ENCSrec18.30±16.73vs28.23±25.96vs14.37±14.80、EPCSrec22.69±20.28vs33.65±28.60vs14.53±19.63,P<0.05);③运动各阶段3个短轴ENCSrec、EPCSrec与E/e不同程度正相关(r=0.260、0.231、0.337、0.330、0.274、0.142,P<0.05)。 结论:运动负荷前后,IVR心肌应变的变化特点符合心肌生理变化规律,IVR不同层次心肌应变存在差异;IVR心肌应变恢复率可反映心脏舒张功能。
健康成人 运动负荷试验 等容舒张期 心肌应变 恢复率 斑点追踪
吕虹
山西医科大学附属大医院超声科 太原030032
国内会议
2018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与合作会议暨第十届海峡两岸超声医学高端论坛
厦门
中文
150-151
2018-05-0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