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子宫内膜良性病变超声造影表现及分析

目的:观察分析经阴道超声造影宫内膜良性病变图像特征及参数结果;探讨其影响因素,提高宫内膜良性病变超声造影的诊断价值。 方法:收集以不规则阴道流血及不孕来医院就诊患者;经阴道超声造影检查及诊刮病理检查诊断为宫内膜良性病变患者55例,根据病理结果分为单纯性增生组(30例)、息肉组(20例),粘膜下肌瘤组(5例);对超声造影图像进行分析,运用时间强度曲线(TIC)测定始增时间(ATM)、达峰时间(Ttopk)、曲线下面积(Area)、梯度(Grad)以及峰值强度(PI). 结果:经阴道超声造影宫内膜单纯性增生组始增时间均晚于子宫肌层,增强早期增强模式主要表现为稍低增强,增强强度略低于子宫肌层,部分病例表现为等增强;清退时间均晚于子宫肌层;宫内膜息肉组始增时间均晚于子宫肌层,增强早期增强模式主要表现为结节状稍高增强,部分病例增强早期仅表现为不均匀性稍高增强或等增强,清退时间均晚于子宫肌层;肌瘤组始增时间晚于子宫肌层,增强早期增强模式主要表现为结节周边开始呈向心性稍高增强,部分病例增强早期仅表现为不均匀性稍高增强及等增强,清退时间均晚于子宫肌层。TIC曲线结果显示经阴道超声造影单纯性增生组宫内膜始增时间(19.36.6.86)与子宫肌层比较晚于子宫肌层(17.5.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息肉组(17.9.6.59)及肌瘤组(16.15.2.69)比较基本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阴道超声造影宫内膜单纯性增生组宫内膜峰值强度(11.58.1.88)与子宫肌层比较基本相似无统计学意义;与息肉组(15.98.3.44)及肌瘤组(17.76.12.6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病例达峰时间、曲线下面积、梯度与子宫肌层基本类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子宫内膜良性病变超声造影具有一定的特征,可以提供辅助诊断信息,并值得进一步研究。

子宫内膜良性病变 经阴道超声造影 影像学特征 诊断标准

徐嘉 谯朗 汪洋 何俊璇 潘媚

四川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成都610041

国内会议

2018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与合作会议暨第十届海峡两岸超声医学高端论坛

厦门

中文

480-481

2018-05-0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