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675例甲状腺乳头状癌VI区淋巴结转移情况高危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术后病理,对照术前超声特征,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央区淋巴结转移高危因素. 方法:回顾分析675例甲状腺乳头状癌临床、病理结果及术前超声特征,包括:诊断年龄、性别、原发肿瘤大小、位置、镜下病灶范围、甲状腺背景、中央区、侧颈淋巴结状态,及可疑结节术前超声特征、结节与被膜距离、被膜侵犯、中央区淋巴结未见、可见或提示恶性. 结果:年龄≥18岁、原发肿瘤≥5mm、术后病理证实甲状腺乳头状癌且临床病理及超声资料完整的675例患者,平均年龄40.92±11.29岁(18-77岁),行患侧甲状腺腺叶+峡部切除+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295例(43.70%),患侧甲状腺腺叶+峡部切除+同侧中央区+侧颈淋巴结清扫26例(3.85%),甲状腺次全或全切+中央区淋巴结清扫210例(31.11%),甲状腺次全或全切+中央区+侧颈淋巴结清扫144例(21.34%)。术后病理示VI区淋巴结转移390例(57.78%),侧颈淋巴结转移161例(23.85%);超声示中央区淋巴结未见347例、可见162例、提示恶性166例,病理证实转移分别为155例(44.67%)、84例(51.85%)、151例(90.96%)。单因素Logistic分析示:年龄越小(<55岁)、原发肿瘤越大(>11.0mm)、多灶性、镜下被膜侵犯、腺外侵犯、侧颈淋巴结转移、超声提示结节囊实性成分、低或极低回声、微钙化、结节与被膜距离越小、被膜侵犯、中央区淋巴结可见或提示恶性,均提示中央区淋巴结转移风险越高。多因素Logistic分析示:年龄、原发肿瘤大小、侧颈淋巴结转移、超声提示结节为囊实性成分、低或极低回声、微钙化、被膜侵犯、中央区淋巴结可见或提示恶性,是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年龄越小(<55岁)、原发肿瘤越大(>11.0mm)、侧颈淋巴结转移,及超声提示结节为囊实性成分、低或极低回声、微钙化、被膜侵犯、中央区淋巴结可见或恶性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发生VI区淋巴结转移的风险越高,术前超声评估可优化患者治疗方案,减少过度或不充分治疗。

甲状腺乳头状癌 淋巴结转移 高危因素 超声评估

罗晓 韩峰 李安华

中山大学肿瘤医院超声科 广州510060

国内会议

2018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与合作会议暨第十届海峡两岸超声医学高端论坛

厦门

中文

535-536

2018-05-0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