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规超声、免疫组化以及BRAFV600E基因在预测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中央型淋巴结转移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常规超声、免疫组化(CK19、HBME-1、galectin-13和TPO)以及BRAFV600E基因与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中央型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 方法:分析2015年12月~2016年11月,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25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225个甲状腺乳头状癌.术前行常规超声检查分析超声特征,包括大小、成分、回声、形状、边界、内部有否微钙化、是否多灶、内部血供以及是否接触或侵犯甲状腺包膜。术后检测包括CK19,HBME-1,galectin-13,TPO在内的四项免疫组化以及BRAFV600E基因。运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确定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中央型淋巴结转移的风险因素以及其间的相关性并建立预测风险模型。构建ROC曲线,确定预测最佳截断值并计算曲线下面积及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 结果:在225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225个癌结节中,44%(99/225)经病理证实伴有中央型淋巴结转移。多因素分析表明,最大长径≤10mm、结内微钙化、内部有血流、接触或侵犯甲状腺包膜以及BRAFV600E基因突变是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中央型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风险预测方程如下:风险评分=1.5×(最大长径≤10mm)+1.9×(结内伴微钙化)+0.8×(结内有血流信号)+3.0×(接触或侵犯甲状腺包膜)+1.5×(BRAFV600E基因突变)。评分结果分为6个风险等级(I、II、III、IV、V、VI),相应的颈部中央型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0%(0/1),0%(0/22),7.4%(4/54),48.6%(34/70),71.2%(42/59),100%(19/19)。预测方程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中央型淋巴结转移的最佳截断值为0.333,ROC曲线下面积为0.865,相应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73.0%及87.9%。 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结节最大长径≤10mm、微钙化、内部有血流、接触或侵犯甲状腺包膜以及BRAFV600E基因突变是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中央型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风险预测模型的建立有助于甲状腺乳头状癌诊疗计划的制定。
甲状腺乳头状癌 颈部中央型淋巴结转移 超声检查 免疫组化 BRAFV600E基因突变
陈洁 徐辉雄
上海市胸科医院超声科 上海200030 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超声科 上海200072
国内会议
2018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与合作会议暨第十届海峡两岸超声医学高端论坛
厦门
中文
551-552
2018-05-0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