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颈动脉粥样斑块VPQ半定量分析研究

目的:通过无创超声技术分析颈动脉斑块某一参数,评价研究斑块稳定性与该参数的相关性. 方法:收集本院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经超声检查发现颈动脉斑块患者120例临床相关资料,采集患者颈动脉斑块超声三维图像,选用非侵入性超声成像技术血管斑块定量分析软件(VPQ,Vascular Plaque Quantification)分析颈动脉斑块,整理斑块平均灰度值(GSM,grey scale median)、斑块大小、斑块性质等斑块超声相关参数,结合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资料,按脑梗、心梗史,高血压、糖尿病史等危险因素将上述患者分为危险因素程度不同的三组,利用统计学方法分析该参数GSM与临床危险因素是否有相关性. 结果:120例患者中高危险因素32例,中危险因素69例,低危险因素49例。斑块厚度小于2.Omm者40例,斑块厚度2.0-3.Omm者78例,斑块厚度大于3.Omm者32例。低回声斑42例,等回声斑38例,混合回声斑70例。 结论:脑卒中特别是缺血性脑卒中是危害人类健康的最重要疾病之一,而30%的缺血性脑卒中由颈动脉病变引起,且与颈动脉粥样斑块的稳定性有关。颈动脉粥样斑块导致颈动脉狭窄及斑块脱落,诱发脑内动脉狭窄、闭塞或破裂,造成脑部血液循环障碍,导致脑功能的不同程度的损害引发各种中风症状及后遗症。本研究采用系统回顾性研究,对病人追踪随访,结合其他临床资料及患者病情预后及进展将病人分类,运用统计学软件分析不同类病人斑块的相关参数之间的差异性,从而得到与斑块稳定性有相关性的参数。个体化治疗效果亦能通过超声参数进行客观评估。

颈动脉粥样斑块 非侵入性超声成像 稳定性 诊断标准

文琼 项飞翔 段依恋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超声影像科 武汉430022

国内会议

2018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与合作会议暨第十届海峡两岸超声医学高端论坛

厦门

中文

1010-1011

2018-05-0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