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探讨多模态超声引导下注射药物治疗肩峰下滑囊炎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多模态超声引导下肩峰下滑囊注药在治疗肩峰下滑囊炎中的临床效果. 方法:收集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因肩部疼痛伴活动受限于本院骨科就诊并诊断为单纯性肩峰下滑囊炎的患者80例,通过抽签随机分成多模态超声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多模态超声组采用常规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全景成像技术,对照组采用传统解剖定位,并进行3个月随访.使用VAS疼痛评分和Constant-Murley(CMC)肩关节功能评分分别评价治疗前、治疗后的情况. 结果:多模态超声组治疗前的VAS(8.05±0.78)分和CMC总得分(41.13±5.88)分评分与对照组(8.16±0.88)分、(39.59±5.19)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多模态超声组VAS(1.58±0.13)分、CMC总得分(79.73±4.36)分,治疗后对照组VAS(4.28±1.86)分、CMC总得分(61.58±3.96)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内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多模态超声引导下肩峰下滑囊注射药物可有效治疗肩峰下滑囊炎,效果优于传统解剖定位注射。

肩峰下滑囊炎 肩峰下滑囊注药 多模态超声 临床疗效

王叶红 李冰 丁兆友

双鸭山市人民医院超声科,黑龙江双鸭山155100 双鸭山市人民医骨外科 黑龙江双鸭山155100

国内会议

2018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与合作会议暨第十届海峡两岸超声医学高端论坛

厦门

中文

1079-1080

2018-05-0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