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造影评估选择性颈神经根阻滞的药物扩散与疗效分析
目的: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及椎管狭窄可引发颈源性疼痛,其与机械压迫及炎性介质引起的化学刺激有关.近年来超声引导下颈段选择性神经根阻滞治疗取得较好疗效,但是药物的扩散范围与用量影响着治疗效果.本研究旨在采用超声造影评估选择性颈神经根阻滞治疗颈源性疼痛患者的药物扩散情况及临床疗效分析. 方法:选择患者符合标准:①颈后区的疼痛或伴有上肢放射痛等颈源性疼痛症状和体征。②CT或MRI确认存在椎间盘突出或椎管狭窄。根据症状、体征及影像学检查结果,术前确定受累颈神经根节段。患者取侧卧位,超声确认横突前结节及后结节。选用直径23G神经阻滞针,针尖置于神经背侧,注射5mg复方倍他米松+0.5%利多卡因+声诺维混合液1mL,观察患者1~2min,注意患者有无出现颈部、对侧上肢疼痛,感觉到金属味觉、头晕、心动过速、注意力改变、语言不清及共济失调。记录超声造影模式下药物扩散的范围及环绕颈神经根的模式。治疗前、后分别予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问卷调查表;随访期间采用Odom标准评定疗效。优:症状体征消失;良:疼痛症状基本消失,日常生活不受影响;可:部分症状有改善但仍有较明显疼痛,有时仍需药物治疗;无效:症状体征与功能无好转甚至加重。 结果:研究共入组患者13例,男性10例,女性3例;平均年龄(59.74±5.18)岁(45~78岁),病程2个月~2年;其中左侧症状4例,右侧症状9例。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胃肠道不良反应(消化不良症状、消化道溃疡)、心血管不良反应(心血管不良事件等)及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头晕、头痛、耳鸣等)。本研究中8例颈源性疼痛患者超声造影显示药物环绕颈神经根阻滞治疗,临床观察显示治疗后患者疼痛VAS评分及NDI均较治疗前明显缓解(P<0.05),治疗后Odom评定优良率为92%。5例超声造影显示药物分布在颈神经根一侧,临床观察显示治疗后患者疼痛VAS评分及NDI均较治疗前明显缓解(P<0.05),治疗后Odom评定优良率为78%。 结论:超声造影评估选择性颈神经根阻滞的药物扩散情况及临床疗效分析,是一种治疗颈源性疼痛患者安全有效的方法。
颈源性疼痛 选择性颈神经根阻滞 药物扩散 临床疗效 超声造影
黄瑛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超声科 沈阳110004
国内会议
2018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与合作会议暨第十届海峡两岸超声医学高端论坛
厦门
中文
1141-1142
2018-05-0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