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肺癌转移性淋巴结超声造影模式分析-初步结果

目的:回顾性分析肺癌转移性淋巴结的造影模式,总结腺癌、鳞癌以及小细胞肺癌淋巴结转移超声造影的异同. 方法:选取已行超声及超声造影检查且最终病理诊断为肺癌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为本研究对象.观察不同病理类型来源转移性淋巴结常规超声、超声造影灌注模式、TIC形态及参数特点.并对病灶微血管密度进行分析. 结果:研究共入组61例患者,其中来源于肺鳞癌26例,肺腺癌26例,小细胞肺癌9例。肺鳞癌、腺癌与小细胞肺癌的颈部淋巴结转移二维声像图特征差别无显著性。超声造影灌注模式中动脉期强化的均匀程度以及未强化区的有无,三种不同病理来源的淋巴结转移均无明显差异(P>0.05),但来源于腺癌的转移性淋巴结内较少见未强化区。造影强度曲线参数分析显示鳞癌与腺癌淋巴结的峰值强度差异具有显著差异(P<0.05)。肺腺癌淋巴结转移的微血管密度高于鳞癌及小细胞肺癌淋巴结转移(P<0.001,P=0.0444),而微血管直径则小于鳞癌及小细胞肺癌淋巴结转移(P=0.0277,P<0.001)。 结论:肺癌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的超声造影灌注特征可因病理来源不同而不同,进行淋巴结灌注形态及定量参数分析时需考虑到病理分型的影响。

肺癌 转移性淋巴结 病理分型 超声造影 灌注模式

尹珊珊 崔秋丽 范智慧 王凇 严昆

北京大学肿瘤学院暨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超声科,恶性肿瘤发病机制及转化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142

国内会议

2018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与合作会议暨第十届海峡两岸超声医学高端论坛

厦门

中文

1146-1147

2018-05-0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