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超声漏诊真皮纤维瘤1例
真皮纤维瘤(DF)是由真皮局部微小损伤而引起成纤维细胞的局灶性和反应性增生,呈良性病程,手术切除后复发率低。病理表现为由平行或车轮状排列的梭形细胞、胶原细胞组成的无包膜结节,病晚期以胶原纤维为主。DF超声表现主要为真皮层边界清晰或不清晰的低回声结节且内部未见明显血流信号。文中病例报道中梭形细胞位于真皮深层浸润至脂肪层,因此超声图像表现为脂肪层极低回声肿块,这与DF发生于真皮层这一特征性表现不符,因此造成漏诊,另外由于此病例中梭形细胞呈浸润性生长因此肿块边缘呈毛刺样超声表现,这与恶性病变特征相符,这也是造成超声漏诊原因之一,造成误诊另一主要因素为对DF这一疾病认识不足,在分析诊断时没有对肿块定位具体至真皮层。临床上,DF一般以下疾病进行鉴别:结节性筋膜炎(NF)、脂肪瘤、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高频超声可清晰显示浅表皮肤肿块内部情况,对浅表软组织肿块的检查具有其独特的价值,超声检查体表包块时应首先明确肿块具体部位,发生于真皮层、血流信号不丰富的结节有助于真皮纤维瘤的诊断,对生长位置不典型的病例应结合病理组织活检诊断。
真皮纤维瘤 病理机制 高频超声检查 组织活检
胡彩 陈莉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超声诊断科 南昌330006
国内会议
2018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与合作会议暨第十届海峡两岸超声医学高端论坛
厦门
中文
1148-1149
2018-05-0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