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双模态靶向纳米微泡超声造影剂的构建及肿瘤靶向性实验研究

目的:制备一种新型超声造影剂-携载叶酸及IR-780的、靶向肿瘤的双模态纳米微泡超声造影剂,探讨其体内外寻靶能力及体内双模态光声成像,为实现肿瘤的早期诊断打下基础. 方法:采用改良薄膜水化法制备双模态靶向纳米微泡超声造影剂,透射电镜及粒径分析仪检测其形态、分散度、粒径;自制模型观察其体外超声增强显影情况;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定性观察,流式细胞仪定量分析其体外靶向性;体内动物实验评价其靶向肿瘤的双模态光声成像效果. 结果:自制的双模态靶向纳米微泡超声造影剂大小均一,分散性好,透射电镜显示其为纳米尺度的球体,粒径分析仪检测粒径为591.62±52.21nm,分散度为0.313±0.061。体外超声造影实验显示其有明显的超声增强效果,其增强强度基本等同于商用超声造影剂声诺维。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结果显示叶酸及IR-780介导的靶向纳米微泡超声造影剂可聚集到乳腺癌MDA-MB-231细胞及胶质瘤U87细胞周围,而未携带叶酸及IR-780的纳米微泡在两种细胞周围未见明显聚集现象。流式细胞仪结果显示该双模态纳米微泡与U87细胞的靶向结合率(31.9±3.7%)明显高于单一靶向性的纳米微泡Folate-NBs(16.6±2.8%,P<0.05)及游离IR-780(1.9±0.5%,P<0.01)。体内动物实验显示自制的双模态纳米微泡超声造影剂具有较强的异位移植瘤显影能力,其起始增强强度稍低于声诺维,但强度持续增加,于注射后10s达峰值,且持续时间较其它对照组明显延长。小动物荧光成像显示在注射后24小时肿瘤部位有明显的聚集荧光,而其它部位则无荧光显示。 结论:成功制备了携载叶酸及IR-780的双模态靶向纳米微泡超声造影剂,其大小均一,粒径为纳米尺度,可穿透肿瘤血管壁到达肿瘤细胞表面,这为实现超声分子靶向成像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该超声分子靶向造影剂具有较强的肿瘤靶向性,并具有超声及近红外荧光双重靶向显影能力,有望成为一种新型靶向肿瘤的双模态超声造影剂并实现肿瘤细胞水平的超声分子成像。

超声造影剂 制备工艺 肿瘤靶向性 双模态光声成像

沈亚梅 吕苇 杨恒丽 蔡文斌 张莉 张健 袁丽君 段云友

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超声医学科 西安710038

国内会议

2018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与合作会议暨第十届海峡两岸超声医学高端论坛

厦门

中文

1169-1170

2018-05-0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