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变型靶向纤维蛋白的多模态纳米粒在溶栓治疗的应用
目的:设计一种兼具诊断与相变溶栓功能的新型纳米粒,并比较这种相变型纳米粒(Fe3O4-PLGA-PFH-CREKA NPs)和与非相变型纳米粒(Fe3O4-PLGA-CREKANPs)不同时间点在体外的溶栓效果. 方法:通过双乳化法构建多模态纳米粒,该多模态纳米粒内部包载全氟己烷(PFH),PLGA外壳上嵌入氧化铁,并通过酰胺键连接CREKA多肽去靶向动脉血栓的纤维蛋白成分;采用透射电镜、倒置显微镜、组织切片评价其表征、多肽连接情况及靶向性;建立体外血栓模型,借助低强度聚焦超声(LIFU,low-intensity focusedultrasound)介导的液—气相变过程,比较(Fe3O4-PLGA-PFH-CREKA NPs)和与非相变型纳米粒(Fe3O4-PLGA-CREKA NPs)的溶栓效果;通过凝血象、HE染色评价该造影剂的生物安全性,同时应用弹力纤维染色、HE染色、凋亡染色检测证明不同功率的LIFU辐照血管的生物安全性. 结果:成功制备出该相变型靶向溶栓纳米粒,其分布均匀、大小均一,并且能准确得分布在血栓纤维蛋白成分中;另外,对于LIFU 介导的相变溶栓治疗机制,这些以纤维蛋白为靶向的相变型纳米粒与非相变型纳米粒相比,无论LIFU 的功率如何,均极大程度地降低了血栓的重量(P<0.01),并证明功率在1 瓦时既能保证一定的溶栓效果又能避免血管的损伤。在建立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中,相较于溶栓时间和LIFU 的功率,纳米粒的选择对于溶栓率的提高最为重要(β=18.103,t=16.635, P<0.01)。 结论:结果证实了Fe3O4-PLGA-PFH-CREKA NPs这种不同于传统溶栓手段的相变型纳米粒在溶栓治疗中的潜力,这对于有出血风险或出现神经毒性并发症的患者尤其有价值,因此,相变溶栓作为一种新的概念,在血栓的早期诊断和治疗中可能有更广泛的应用。
相变型纳米粒 制备工艺 纤维蛋白 靶向性 溶栓治疗
钟毅欣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重庆医科大学超声分子影像研究所 重庆401331
国内会议
2018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与合作会议暨第十届海峡两岸超声医学高端论坛
厦门
中文
1175-1176
2018-05-0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