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膈常见肿瘤的超声造影鉴别诊断
目的:分析前中纵膈常见占位的超声造影特点,并探讨超声造影对前中纵膈占位诊断与鉴别诊断的临床价值. 方法:收集行超声造影并获得病理结果的69例纵膈占位患者,其中淋巴瘤33例、胸腺瘤17例、胸腺癌19例.回顾性分析常规超声特点、超声造影特点以及造影微血管显像特点,对比分析不同病理类型纵膈占位的超声特征. 结果:常规超声特点在组间无显著统计学差异。胸腺瘤的动脉期增强模式与胸腺癌、淋巴瘤相比,多表现为均匀增强(88.2%,15/17),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26)。与胸腺癌、淋巴瘤相比,胸腺瘤的内部坏死少见,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9,P<0.001);其中胸腺癌内部坏死检出率明显高于淋巴瘤(P=0.018)。胸腺癌与淋巴瘤和胸腺瘤相比多表现为周边至中心增强(P=0.022,P=0.004)。胸腺瘤相对淋巴瘤多表现为动脉期晚增强(>10s)。联合采用肿瘤均匀增强、无内部坏死和肿瘤整体增强鉴别胸腺瘤与胸腺癌,准确性达86.1%,特异性及敏感性分别为78.9%、94.1%。联合采用肿瘤不均匀强化、内部坏死、动脉期晚增强和周边至中心增强鉴别胸腺癌与淋巴瘤,准确性、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6.5%,94.7%和81.8%。根据病理结果对照,超声造影诊断纵膈占位的正确率为82.6%,显著高于常规超声的24.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另外,造影微血管显像模式下,梳齿状血管仅在胸腺瘤中被探及(5/17),胸腺癌及淋巴瘤中未见。粗大滋养血管于淋巴瘤多见(10/33),胸腺来源肿瘤仅有1例可见该征象。”小囊”征被定义为超声造影下无增强的小圆形区域,该征象仅1例淋巴瘤可见,5例胸腺来源肿瘤内可探及。 结论:本研究初步证实了超声造影鉴别诊断不同病理类型纵膈肿瘤的可行性,提示超声造影或可成为纵膈占位术前非侵入性诊断方法之一。
纵膈肿瘤 病理类型 鉴别诊断 超声造影
孔晶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100142
国内会议
2018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与合作会议暨第十届海峡两岸超声医学高端论坛
厦门
中文
1186-1187
2018-05-0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